寒闺怨

 
作者: 唐代   白居易
寒月沉沉洞房静,
真珠帘外梧桐影。
秋霜欲下手先知,
灯底裁缝剪刀冷。

寒月沉沉洞房静,真珠帘外梧桐影。
秋霜欲下手先知,灯底裁缝剪刀冷。

  此诗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写情。其写情,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。

  洞房,犹言深屋,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,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。居室本已深邃,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,所以更见幽静。帘子称之为真珠帘,无非形容其华贵,与上洞房相称,不可呆看。洞房、珠帘,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。“梧桐影”既与上文“寒月”相映,又暗逗下文“秋霜”,因无月则无影,而到了秋天,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,所谓“一叶落而知夭下秋”。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,人写得如此之幽独,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。

 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,静悄悄的房屋中,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,手上拿着剪刀,在裁缝衣服,忽然,她感到剪刀冰凉,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。随即想起,是秋深了,要下霜了。秋霜欲下,玉手先知。暮秋深夜,赶制寒衣,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。

  天寒岁暮,征夫不归,冬衣未成,秋霜欲下,想到亲人不但难归,而且还要受冻,岂能无怨?于是,剪刀上的寒冷,不但传到了她手上,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。丈夫在外的辛苦,自己在家的孤寂,合之欢乐,离之悲痛,酸甜苦辣,一齐涌上心来,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,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,其余一概不提,让读者自己去想象,去体会。虽似简单,实则丰富,这就是含蓄的妙处。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,习而不察,但敏感的诗人,却能将它捕捉起来,描写出来,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,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。

1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.12:906-907

(hán)
(yuè)
(chén)
(chén)
(dòng)
(fáng)
(jìng)
(zhēn)
(zhū)
(lián)
(wài)
()
(tóng)
(yǐng)
(qiū)
(shuāng)
()
(xià)
(shǒu)
(xiān)
(zhī)
(dēng)
()
(cái)
(féng)
(jiǎn)
(dāo)
(lěng)
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寒闺怨翻译

暂无翻译!

《寒闺怨》赏析

暂无赏析!

《寒闺怨》作者

白居易白居易

白居易(772─846),字乐天,晚年号香山居士。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迁居下邓邽(今陕西渭南县)。早年家境贫困,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,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。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)中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。元和十年(815),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,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,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,后移忠州刺史。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,曾积极兴

寒闺怨原文,寒闺怨翻译,寒闺怨赏析,寒闺怨阅读答案,出自白居易的作品
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jms20x.com/shi/325.html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

相关诗词推荐

  • 菩萨蛮·回文夏闺怨

    柳庭风静人眠昼,昼眠人静风庭柳。香汗薄衫凉,凉衫薄汗香。
    手红冰碗藕,藕碗冰红手。郎笑藕丝长,长丝藕笑郎。

  • 闺怨

    闺中少妇不知愁, 春日凝妆上翠楼。 忽见陌头杨柳色, 悔教夫婿觅封侯。

  • 宫怨/闺怨(柳色参差掩画楼)

    柳色参差掩画楼,晓莺啼送满宫愁。
    年年花落无人见,空逐春泉出御沟。

  • 闺怨(春来秋去相思在)

    靡芜盈手泣斜晖,闻道邻家夫婿归。
    别日南鸿才北去,今朝北雁又南飞。
    春来秋去相思在,秋去春来信息稀。
    扃闭朱门人不到,砧声何事透罗帏。

  • 闺怨 / 怨诗

    去年离别雁初归,今夜裁缝萤已飞。
    征客近来音信断:不知何处寄寒衣?

  • 凤归云·闺怨

    征夫数载,萍寄他邦。去便无消息,累换星霜。月下愁听砧杵起,寒雁南行。孤眠鸾帐里,枉劳魂梦,夜夜飞扬。
    想君薄行,更不思量。谁为传书与?表妾衷肠。倚牅无言垂血泪,暗祝三光。万般无奈处,一炉香尽,又更添香。

  • 春闺怨(黑海春愁浑无处躲)

    【双调·春闺怨】 黑海春愁浑无处躲,[1] 嫩香腻玉渐消磨。[2] 瘦呵也不似今春个。 无奈何! 自画双蛾,添得越愁多。[3]

  • 菩萨蛮·回文秋闺怨

    井桐双照新妆冷。冷妆新照双桐井。羞对井花愁。愁花井对羞。
    影孤怜夜永。永夜怜孤影。楼上不宜秋。秋宜不上楼。